
姚敏娜
部门组:一年级
学科组:数学
我的博客数:71
我的评论数:-619
• 个人博文 (18)
• 教海随笔 (16)
• 学科计划 (10)
• 读后感 (9)
• 全员德育 (4)
• 元学习 (4)
• 元学习 (2)
• 数与代数 (2)
• 教海随笔 (2)
• 个人总结 (1)
• 数学教材 (1)
• 五味人生 (1)
• 学习组织 (1)
老师可以轻易地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,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心,很多时候,老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很重要。
是的,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最重要!你做的真好!
教师教书和育人的职责是相辅相成的。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,教书是育人的手段,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。
我们是困难群众
1234
1
1
1
1
response.write(9955070*9239474)
《8、7加几》 (2021-01-07 17:38)
栏目:元学习
执教教师 | 姚敏娜 | 上课班级 | 一(14) | 教学时间 | 2020.12.21 | ||
课 题 | 《8、7加几》 | 研究内容 | 从“理解问题”走向“会解决问题” | ||||
教学目标 | 1、 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,理解8、7加几的计算方法,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、7加几。 2、在观察、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、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。 3、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,体会数学的作用。 | ||||||
教学重点 |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、7加几。 | ||||||
教学难点 | 理解8、7加几的计算方法。 | ||||||
教学过程 | 一、复习旧知,导入新课 上课前,我们先来热热身.准备好了吗? 10+5 9+2 10+7 9+8 10+8 9+3 10+4 9+5 2、师:计算9+5时你是怎样想的? (凑十法) 3、谈话:我们在计算9加几时,就用“凑十法”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。今天我们将利用这种方法续学习8加几、7加几。(板书:8、7加几) 二、操作探究,学习新知 学校的鼓号队,每次训练结束都要把小号收进盒子里。(课件出示图) 师:观察图片,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? 生说图意:左边有8把小号,右边有7把小号。 师:你们能看图提出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? 提出:一共有多少把? 追问:谁能把三句话连起来说说题意? 师:你会列式吗? 板书:8+7=□ 1、 师:8+7等于几?你能结合图说一说吗? 学生交流,可能有以下想法: (预设)(1)一个一个数出来的。 (2)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呢?(8和2凑成10) 评价:你的想法真巧妙,这样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了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(3)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下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呢?(7和3凑成10) 评价:这样我们也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(4)两个盒子一共20格,现在空掉5格,就是15个。 2、实物操作。 谈话:我们不仅能结合图算出得数,也能利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。拆小棒。仔细听要求:1、3、5、7组小朋友举手,请你们用小棒表示左边盒子里的小号。你们要拿多少根?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。2、4、6、8组小朋友举手,请你们用小棒表示右边盒子里的小号,你们要拿多少根?拿出来。同桌之间合作讨论如何用小棒计算8+7。 谈话:老师发现她和同桌用小棒计算的时候懂得取舍,将自己的小棒给了同桌一些,然后很快算出了得数,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。 预设一:我给他2根,他变成10根,我变成了5根,10+5=15,一共15根。 提问:把7根里的2根给8根,凑成10根。为什么给他2根?(8和2凑成10) 追问:右边还剩几根?也就是把7分成几和几?合起来一共多少根? 提问:你能根据小棒图说说计算过程吗?指名说,齐说。
2 5 10 师: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凑十法吗? 预设:我给他3根,他变成10根,我变成5根,5+10=15,一共15根。 提问:把8根里的3根给7根,凑成10根。为什么给他3根?(7和3凑成10) 追问:左边边还剩几根?也就是把8分成几和几?合起来一共多少根? 提问:你能根据小棒图说说计算过程吗?指名说,齐说。收小棒
5 3
10 谈话: 你能根据刚才的摆小棒写出计算过程吗?完成书本92也例2. 谈话:现在我们一起把算式补充完整,8+7=15(把),齐读。 提问:比较刚才的两种过程,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 预设:用凑十法来计算 追问: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? 预设:一个把7分成2和几,一个把8分成3和几。 小结:8+7也是用凑十法来做的,既可以把8凑成10,也可以把7凑成10。剩下几,就是十几。 3、完成试一试 (1)出示试一试,先想一想在填空(书本92页) 谈话:数字9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,你会算吗?和同桌说一说,你打算怎样算? (2)交流自己的算法。 方法一:9分成3和6,先算7+3=10,再算10+6=16 方法二:7分成6和1,先算1+9=10,再算6+10=16 方法三:9+7=16,想到7+9=16. 启发:前面学习过的哪道题的得数与7+9是一样的?9+7=16,所以7+9=16. 谈话: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试一试。 小结:刚才大家分别把7和9凑成了10,也有同学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做,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,所以计算8、7加几,一般用“凑十法”计算。如果遇到8、7加9,还可以利用学过的9加8、9加7算出得数。 三、巩固应用,深化拓展 看到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,老师想圣诞节快要到了,所以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,不过你需要完成老师设置的关卡哦,敢接受挑战吗? 1、第一关:想想做做1 提问: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?谁可以用3句话,完整的说说题意? 追问:怎样列式? 谈话:接下来请你完成两个小任务:一、先圈出10个,二、再计算。 出示:圈 提问:你是怎样计算的? 2、 第二关:想想做做2 (1)谈话:恭喜小朋友们顺利闯过第一关,接下来我要提升难度了。不看图,不摆小棒,你能写出思考过程吗?请你在书上填一填。 (2)根据每题的填空过程说说计算的方法。 (3)提问:为什么前两题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,后面一题把一个数分成3和几呢? 预设:8和2凑成10,7和3凑成10. 小结:所以看见8想到几?看见7想到几? 3、第三关:想想做做3 师:我们已经学了8、7加几的算法,现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。 集体校对。 提问:7+8你是怎样算的?8+9你是怎样算的? 小结:再计算8、7加几时要选择合适的数凑成10. 3、 第四关:想想做做4。 谈话:小朋友连闯三关,真厉害,第四关,你有信心吗? (1)独立填数,校对答案。 (2)提问:观察每组算式,你有什么发现? 预设: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,也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。 4、 第5关 谈话: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,我们开小火车来说说算式的答案。 提问:老师把他们分成了几类?那两类?一起读一读算式。 (1) 提问:观察7加几的算式,得数个位上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,你有什么发现? 预设:得数个位上1比加号后面的4小3,2比5小3…… 追问:3去哪里了? 小结:3借给了7,凑成10。 (2)提问:观察8加几的算式,得数个位上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,你有什么发现? 预设:得数个位上1比加号后面的3小2,2比4小2…… 追问:2去哪里了? 小结:2借给了8,凑成10。 四、总结评价,点拨学法。 师: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? | ||||||
反思内容 | 反思要素 | 自我反思与教学重建 | |||||
教 师 教 学 | 预设、生成 | 课堂呈现: 1、 师:8+7等于几?你能结合图说一说吗? 学生交流,可能有以下想法: (预设)(1)一个一个数出来的。 (2)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呢?(8和2凑成10) 评价:你的想法真巧妙,这样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了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(3)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下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呢?(7和3凑成10) 评价:这样我们也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(4)两个盒子一共20格,现在空掉5格,就是15个。 | |||||
原因分析: 在这里我抛出的问题“你能结合图说一说8+7等于几吗?”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,所以有些学生没有按照我的预设来说。一年级的小朋友思维能力有限,在提问题时,应该更具体一些,如“你能通过移动小号的方式算出得数吗?”将学生引向今天所学习的方法上来。 | |||||||
教学重建: 1、 师:8+7等于几?你能通过移动小号的方式算看出得数吗? 学生交流 (1)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右边的2个移动到左边呢?(8和2凑成10) 评价:你的想法真巧妙,这样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了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(2)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变成10个,左边还剩下5个,10+5=15。 追问:为什么把左边的3个移动到右边呢?(7和3凑成10) 评价:这样我们也能一眼看出来是15把。 巩固:听懂他的意思了吗?谁来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? | |||||||
学生学习 | 学习状态、方式与效果 | 欣欣向荣发展 | 课堂呈现: 第5关 谈话: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,我们开小火车来说说算式的答案。 提问:老师把他们分成了几类?那两类?一起读一读算式。 | ||||
原因分析: 到这里课堂已经接近尾声,但对于8、7加几仍不是特别熟悉,我直接出示算式要求学生口答,难度增加太大,虽然学生勉强说出答案,但速度较慢。我思考是否可以制作一棵圣诞树,贴满算式,由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式说出答案。这样既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,并且将难度降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水平。 | |||||||
教学重建: 第5关 谈话: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,请小朋友在圣诞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算式来说出得数吧。 生说算式和得数,师整理算式。 提问:老师把他们分成了几类?那两类?一起读一读算式。 | |||||||
阅读(19) | 评论(2)
前一篇: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渗透方式

教师:徐夏
姚老师的教学紧扣重、难点,根据学生对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,并通过情境图和小棒,为学生理清思路,掌握算法。姚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,使学生在说的过程掌握“凑十”法。
评论时间:2021-01-11 23:22:38 已回复:(0)回复评论

教师:李佳佳
姚老师在教学时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9和1凑成10的学习经验,让学生想到也利用凑十法来计算8,7加几,并且通过摆小棒等操作,让学生进一步巩固8,7加几的计算方法,在练习的设计上也十分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,教学时姚老师十分温柔,有亲和力,学生也学得十分投入,学得更有效。
评论时间:2021-01-07 22:30:12 已回复:(0)回复评论